促进大学外语教师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4月14日下午,大学外语教育中心在外语楼南楼501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沙龙。本次沙龙以“中美教育对比”为主题,来自大外二、四、六教研室的许颖、旷剑敏和谢芸三位老师分享了她们在国外访学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在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中对中美高等教育、文化交流等问题的思考。沙龙由二教研室王华玲主任主持,全院近百名老师参加。
学院侯先绒副院长首先肯定了教学沙龙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方面的重大意义,勉励老师们加强交流,不断拓展教学思路。
许颖老师以赴美访学交流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做了题为《美国高校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启示——以康涅狄格大学为例》的讲座,从课堂、院系、学术氛围和导师四个方面介绍了康涅狄格大学如何培养研究型人才。她认为,该大学多样化的课堂规模构成、开展形式和考核方式让课程学习更高效;跨学科合作和各院系丰富多彩的报告让研究迸发无尽活力;跨学院、跨高校及跨地区的学术交流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真心热爱学术的导师,怀着超乎寻常的耐心和热情指导每一位求知的年轻科研者。许老师通过大量鲜活的事例,直观地再现了中美高等教育的异同并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布置,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将为中国高等教育激发活力、增加动力,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逐渐已成燎原之势。
旷剑敏老师的讲座题为《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我国的思政教育》。她主要从哲学的角度探寻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和我国外语思政教育的文化根基,解答了大家一直比较困惑的几个问题:美国在抗疫中表现为何远远不及中国?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在哪里?我们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总统选举制的实质是什么?在中国和美国,人民和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旷老师从哲学的高度对比了中美在政治、语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我国的外语思政教育带来了启示。
谢芸老师根据多年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经验,做了《国际交流中的文化碰撞与文化传播》的分享。她列举了十多年工作中与美国、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各种团体和高校交流过程中的特色事例,分析了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交流过程中,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双方交流方式的改变,以及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逐渐获得优势的局面。谢芸老师在分享结束时得出结论:有效的国际文化传播探索刻不容缓,大学英语老师理应站在第一线,做好教育思政、文化传播工作。
三位主讲老师与众位老师分享学习心得,交流研修收获,以细致独特的视角、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活泼生动的讲解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讲座,为参会老师们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交流中各位老师的问题意识和比较意识落脚到文化自信和课程思政,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可靠、专业过硬、教学负责、视野开阔的特点。(大学外语教育中心六教研室 严安 撰稿)